大装置大平台激发“湾心引力”广州唯一国家级新区再交考卷

习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风口,各地都在争相推动科创与产业拉开一场更深层次的融合变革。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首要任务即“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聚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跨区域高水平协同创新、巩固提升新区千亿级及主导产业竞争优势、支持新区优化重点产业布局等几大方向发力。

上述重磅文件中,广州南沙作为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之一被多次“点名”,当中更是明确要“支持张江、南沙科学城等高水平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这是难得的利好,在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的征途上,南沙再添一身“硬核装备”。

在今年的南沙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强调,新征程上,南沙要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就必须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走前列、做示范。必须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勇攀科创策源新高峰;必须把握“质优”这个关键,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必须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塑造改革开放新示范。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科学的春天”扑面而来,南沙重任在肩,不进则退。但在这场鏖战中,“新秀”南沙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瞄准全球科创策源地的目标,蓄力创造新一轮嬗变?南都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第2站聚焦南沙,深度走访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探寻它的“后来者之路”。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列为首要任务,当中要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张江、南沙科学城等高水平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支持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向具备条件的新区倾斜,并推动跨区域高水平协同创新。

近年来,国家级新区南沙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为牵引,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携手港澳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吸引一批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频密落地。科创平台层出不穷,各类资源持续引入,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力度加大,以百舸争流之势,助推南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

南沙区龙穴岛码头布满了巨型升降机,轰隆声不断,全国最大吨位的科考船“梦想”号已经入调试阶段,科研人员与造船工人在忙碌地核验每个组装细节。这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落户南沙以来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之一。

聚焦海洋科学、打造世界一流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是南沙科学城的一大重要功能定位。近年,南沙通过引入包括“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海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大院大所和新型研发机构,以此为支撑的“1+1+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正在南沙不断完善。

“广海局在广州、东莞等地均建有基地,业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覆盖我国南海、面向国际深海大洋,为了我局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需要,我们先后考察了深圳、珠海等城市,综合考量后决定落户南沙。”在广海局科技处副处长、测试所副所长邓义楠看来,南沙坐落在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地处珠江口、面向南海,有极具海洋特色的自然、地理、资源优势,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基础。

邓义楠透露,自选址南沙以来,南沙区有关部门先后支持广海局解决了科研用地难保障、预期专项经费难配套、高层次人才政策待遇难保障,以及职工住房、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生活配套保障的问题。

除了环境和硬件配套,政策驱动是广海局落户南沙的另一重要原因。广海局主要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地质调查和战略性海洋矿产勘查工作。位于南沙的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包括了广海局南沙科研基地、“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及配套建设的南部码头、大洋钻探岩芯库等四大部分。基地自2019年开工建设,2022年5月完成整体入驻,同年6月,深海科技创新中心被纳入《南沙方案》。

推动南沙打造成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是《南沙方案》中明确赋予的重要任务。广海局自落户南沙以来,紧紧围绕海洋资源、环境与权益三大主题展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当中不乏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技术。

以我国首艘超深水科考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为例,便是实打实的“南沙智造”。据了解,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设计建造任务,总吨约3.3万,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万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建成后,“梦想”号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洋科学钻探任务。

位于龙穴岛的南部码头是我国首座,也是最大的深水科考码头。占地300亩,岸线米,能满足全球科考船的用水用电需要。码头陆域配套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世界一流的岩芯库,能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正式运营后获取的大量岩芯样品提供管理服务。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提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在邓义楠看来,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现阶段,广海局在南沙的创新项目以政府为主导,以带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做好上游的研发工作。

以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为例,广海局正围绕可燃冰的勘查试采和商业化开发开展相关工作,未来将实施可燃冰的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最后两个阶段,加快实现可燃冰开采的产业化。未来还将在南沙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有力支撑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近年南沙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70个。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的关键发力点往往在于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这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有赖产业市场的创新接力。

在广州市香港科大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高民看来,科技研发、创新以及产业化发展是三件不同的事。做科研是为人类探索未知知识;创新是在人类现有的知识中找到相关知识点,做成系统或技术;而产业化则是将科技创新落地成规模化产品。

高民介绍,过去十多年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