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40年前的高楼大厦竟有这么多故事…—西宁 建筑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建筑设计队伍还未真正成长起来,在这个百废待兴之际,模仿苏联模式的做法在建筑界表现得比较明显,这段时期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苏式建筑。这些建筑有苏联专家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如苏联援建的工厂,也有中国建筑师仿造苏联风格设计建设的,包括筒子楼式的宿舍和许多机关大楼。

上个世纪50年代的西宁城空间宽敞,高楼很少,四层以上的就算“大楼”了,基本都以苏式建筑为标准。大多都采用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可以说是苏联建筑“中国化”的表现。

位于城西区五四大街北侧,1956年建成,建筑面积4009.96平方米,2004年原址重新装修。

在现代建筑群的大环境中,并以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苏式老建筑更多地承载了时代记忆元素,平面规矩,注重檐部、墙体、勒脚的律动变化,典型的苏式建筑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整体呈现“周边式”布局形式,回廊宽缓伸展;中间高两边低,其次是有“三段式”结构,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上都具有强烈的苏联式意识形态色彩,主楼高耸,

历史的车轮滑过西宁宾馆一号楼、青海剧场、胜利宾馆二号楼、西宁市电信局综合楼、大十字新华书店等的一幢幢历史建筑。从当年城市零星的建筑布局,到现在城市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更高端、更时尚、更耀眼的建筑出现在世人眼前。从新老建筑的更迭中,我们窥见了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方向……

大十字邮电大楼,位于城中区大十字西南角,建筑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约5600平方米。该项目于1957年1月筹建,1957年8月完成图纸审核,1957年9月施工,1959年底竣工并使用。

胜利宾馆二号楼(原胜利公园招待所)位于城西区胜利公园(现胜利宾馆)内,1959年建成,建筑面积1678平方米,为一层平方砖混及砖木结构,正面采用民族形式的玻璃瓦大屋顶,雕梁画栋,室内设施齐全,布局灵活多变,空间有大有小,造型高低错落,古朴典雅,色彩柔和明快,是青海省当时唯一的高级招待所,现使用情况良好。

位于城东区共和路北段路西,建于50年代,建筑平面呈工字型,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三层建筑,局部四层,是青海省当时规模最大的住院楼,现使用情况良好。

西宁大十字百货商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青海省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商贸零售企业。现大十字百货大楼应城市发展,为形成与周边建筑的风貌

西宁宾馆始建于1953年,位于西宁市七一路中心地段,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为4656平方米,背靠北禅寺,与青海省委、青海日报社为邻,面朝中心广场、大十字、水井巷商业繁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一号楼被西宁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列为“市文物保护遗迹”。

位于城西区同仁路和五四大街交叉口西南角,1959年4月开始筹建,1964年建成使用,是西宁建设较早的公共建筑之一。现状建筑中间主楼五层,两侧边楼四层,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现使用情况良好,建议原址保护

青海剧场,位于城西区五四大街南侧,1958年建成,建筑面积1665平方米,场前有广场2000平方米,该剧场一演大型歌舞为主,兼演戏剧电影,是青海省主要的多功能影剧院。该剧场于2001年拆除原址重建。

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域性建筑标注的更迭,不断发展中的西宁,高楼林立,曾经的地标建筑“大十字百货大楼”虽已穿上了时代的新衣,但这些老建筑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