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8日从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了解到,基于长期纳米能源材料的研究积累,并受企鹅黑白皮毛微观机制的启发,近日,该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洗、透气、柔性的黑白仿生可穿戴织物,集成了户外人体温度调控、密码信息传输以及自供能传感等功能,解决了传统可穿戴电子设备依靠外源供电、功能单一以及灵敏度较低等问题,为实现多功能集成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智能家居控制、人机交互系统、纳米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受许多自然动物如北极熊、蜘蛛、蛇和蜜蜂等的启发,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模拟动物的自动温度调节行为,以寻求替代方案来增强高温下人体热辐射的消散或通过纳米纺织品对其进行抑制。但这更适用于室内环境,而户外环境对于个人户外活动、露天运动、社交活动甚至制造业的生产尤为重要。而研究人员在考虑阳光照射、热能损失以及温度波动等因素对个人热管理影响的同时,如何有效实现户外的人体热舒适仍是一大难题。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类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学科正在蓬勃发展,纺织品不再局限于安全保护、保暖和美观用途,将传统功能与智能化、信息化相融合,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丰富生活环境。”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博士生导师万艳芬副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电子元件与传统纺织品的结合催生了智能纺织品或电子纺织品,而如何赋予传统织物个人热管理、传感、交互、电子控制和自供能等多种功能,这是新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实现可穿戴织物的传感、人机交互等功能,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技术,该课题组创新性地将其应用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信号序列的排列组合实现,并通过机器学习进行验证,这也许会改变信息加密、灯语和遇险求救等特殊场合中人与人的交互方式;另一方面,基于可穿戴织物的柔性自供能游戏控制器也被开发出来用于人机交互,实现了游戏人物运动的有效操控,这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能源期刊《纳米能源》上。
企鹅跟大部分鸟类生活环境不同,帮助其抵御严寒的皮毛也和众多鸟类不一样。大部分鸟类的羽毛长在羽胚上,而企鹅的毛则像瓦片均匀布满身体表面,尖端稍弯,可以防水,与皮肤等其他身体机能协作,具有典型的户外体热管理功能。
如何通过智能材料和设备将外部低频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在阳光辐照下,“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纺织品和模拟皮肤之间产生的温度梯度采用热电模块进行连续发电,在进行被动人体热管理的同时,为居民生活和商业应用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尤为重要。又可以在无冰区的露岩上生活。赋予了这种纳米织物户外人体热管理的功能,有没有一种“聪明”的衣服,同时,阿德利企鹅和金图企鹅既可以在海冰上,穿在身上可以夏天凉爽冬日暖和,为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论文第一作通过纳米材料结构、光学特性的调控,可为其他电子设备供电,
为解决可穿戴织物的个人热管理及能量供应等问题,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万艳芬团队近期开发了两类混合了炭黑纳米颗粒或钛酸钡纳米颗粒且具有双温调控功能的聚丙烯腈仿生纳米织物。
帝企鹅喜欢在冰架和海冰上栖息;实现模拟皮肤的温度分别升高或降低8.7℃至2.5℃;还可以通过摩擦纳米发电实现自供电和多功能人机交互?在遥远的南极洲!
从人体热舒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体及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调控,同时避免多余的能耗来实现有效的个人热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