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饮料行业,包装设计同质化的现象层出不穷。经常有品牌抱怨,自己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设计创意,过不了两个月到食品展上一看,“满大街都是”。
MA食品包装设计大赛最近也收到了一则“抄袭”投诉。浙江酒重天酒业投诉其作品《黄帝内经·良渚文化酒》疑似被枝己酒业的《枝己酱酒》抄袭。
枝己酱酒则取材于富春山居的酒庄,“枝己”与“知己”同音,传达了与知心朋友共饮的理念。外盒的形状源于酱酒大曲的形状,而瓶身上裂纹状的花纹则是富春江景轮廓的简写。
在瓶身上,二者瓶型相似,不过黄帝内经酒的瓶肩更圆润,枝己酱酒是更加棱角分明的“钝角肩”。
然而,组委会在咨询大赛评委时,却发现评委中意见并不一致。于是,我们决定以「食品包装设计,如何区分借鉴与抄袭」为主题,邀请设计大咖与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举办一场线上沙龙,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黄帝内经酒的设计传达了守护良渚文化遗址的理念,在瓶身设计中融入金(金属瓶颈)、木(木纹瓶盖)、水(酒有水之形)、火(酒有火一般的性格)、土(瓶身以喷涂工艺遮挡光线)等文化设计元素,强调“柔中带刚”的企业家生活方式。
尽管有着类似的瓶盖形态,枝己酱酒的瓶盖特征却出自酒曲的形状,仍然是对富春江景色及酱酒酒曲的演绎。
在上周举办的沙龙中,各位嘉宾“君子论道”,向观众传授了不少干货内容。本文摘录了其中的干货知识,希望借此案例解答以下这些疑惑:
最具争议的是瓶颈与瓶盖部分的组合设计。这种瓶型可能在市面上已经有一些案例,但瓶颈与瓶盖的组合设计并不多见。
根据双方的设计理念陈述,陷入本次争议的两件作品,《黄帝内经·良渚文化酒》和《枝己酱酒》,虽然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但有非常不同的品牌理念。
黄帝内经酒的瓶盖取材自镀金的良渚“玉琮”,而盖帽使用仿玉工艺,做出良渚“玉璧”的造型,配合瓶身的陶瓷釉色,突出酒品极致尊贵的特色。
但实际上,对于有维权意识的原创者来说,我国知识产权法可以成为保护自身权利的有效武器。比如,2020年底泰山啤酒诉燕京啤酒000729)的外观设计侵权,以及今年10月三顿半诉七彩之谜设计侵权案,均以胜诉告终。[1][2]
“XX都是抄我们的!”发现被模仿的时候,品牌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告他们”。但在这时,才发现证据不足、起诉困难,甚至对方先于自己注册了专利,只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长教训。
近期评论